试驾特斯拉Cybertruck:舒适豪华略逊,细节动态佳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若论全球热议度最高的新车,特斯拉Cybertruck——即所谓的“赛博卡车”(在国内称为“赛博越野旅行车”)——无疑名列前茅。这款车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拥有极高的回头率,深受部分消费者的追捧,例如在国内天津港的平行进口价高达360万元。然而,其销量并未达到预期,且由于与马斯克及特朗普相关的争议,常成为抗议的目标。
我对这款车也充满了好奇。尽管身为职场人士并带着三个孩子,日常事务繁忙,但最近抽空租了一辆Cybertruck试驾,得以一探究竟。
在2023年秋天首次见到Cybertruck工程车时,我对其外观感到颇为失望。然而,量产车的实际质感远超当时的印象。尽管没有传统车漆,不锈钢车身的裸露表面却并未显得粗糙、廉价或脏兮兮,反而呈现出一种银灰色的天然金属光泽,带有一丝“外星制造”的神秘与科技感。三角形车身侧面轮廓初看显得突兀,但得益于量产车表面质感的显著提升,逐渐显得更加协调。事实证明,汽车外观的观感更多取决于表面质感和细节处理,而不仅仅是轮廓设计。不过,锐利的边角仍然令人担忧其在碰撞事故中对其他车辆或行人的潜在威胁。
进入座舱,整体感觉相比外观略显平淡。特斯拉在Cybertruck上将极简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与Model 3和Model Y的木纹装饰相比,Cybertruck的内饰几乎没有任何突出高级感的元素,仅由大面积的淡灰或深灰色软质皮革构成。无论称之为“科幻风”还是“极简冷淡风”,对于一台售价7至10万美元的豪华车,其内饰的豪华感略低于预期,更多呈现出一种精心设计的“简约”与“素净”。
乘坐空间未能达到预期。尽管车身尺寸较大,但坐进车内并没有明显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使将悬挂调至最高,视野也更接近普通SUV,而非传统燃油全尺寸皮卡。以我1.86米的身高为例,将驾驶位调整至舒适位置后,第二排腿部空间几乎没有余量。座椅的舒适度与国内那些高价新能源车型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
音响表现尚可,但缺乏亮点。对于这一价位的车型而言,音响效果略低于预期。
储物空间是该车型的一大亮点。驾驶位与副驾驶位之间设有一个贯通的开放区域,便于放置大件背包;扶手箱内部空间宽敞;手套箱支持电动伸缩功能。对于皮卡而言,后斗在装载大件物品时,前备箱(Frunk)的实用性尤为显著。
电动后斗盖板显著提升了实用性。在日常驾驶中,封闭的后备箱能够有效防止尘土和落叶等杂物污染货箱。后斗的尺寸为130×185厘米,放下尾门盖板后,可轻松容纳美国常见的4×8英尺建材。对于车长5.68米的Cybertruck而言,6英尺长的后斗表现出色,相比之下,F-150 SuperCrew版(车长5.85米)的后斗仅为5.5英尺。
Cybertruck的牵引能力达到11000磅,载重能力为2500磅,表现十分出色。尽管其牵引能力略低于全尺寸皮卡的顶尖水平(例如F-150可超过13000磅),但在搭载重型电池的情况下,其载重能力却超越了F-150。这得益于其类似军用装甲车的一体式不锈钢车身结构。
通过静态体验可以发现,Cybertruck 更侧重于装载能力而非乘坐舒适性。作为一款皮卡,这种设计取向无可厚非,但其目标受众是否普遍认同这一偏好,仍值得商榷。
动力体验中规中矩,符合预期。试驾的双电机四驱中配版,0-100km/h加速时间为4.1秒,介于三电机Cyberbeast(2.8秒)和单电机后驱版(6.2秒)之间。全力加速时推背感强烈,日常驾驶中动力响应也十分灵敏,只要有所准备,不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突兀感。
尽管电动车的动力平顺性通常表现出色,但Cybertruck在强制开启强动能回收模式后,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松开油门时容易产生顿挫感。特斯拉此举旨在优化电耗和续航表现,但对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有事故案例疑似因车主习惯不踩刹车,导致在紧急情况下误踩油门,这一设定似乎显得不够负责任。
底盘的滤震舒适性表现出色,得益于高强度不锈钢车身带来的卓越刚性,无论遇到多大的颠簸,车身始终能保持整体感。空气悬挂系统也有效过滤了细碎的震动,整体底盘素质超越了Model 3和Model Y。
然而,Cybertruck进一步取消了实体按键和拨杆。对于低频操作,如调节后视镜,通过触屏操作尚可接受;但空调风量调节甚至换挡都依赖触屏,在需要频繁切换前进和倒车的场景(如停车场)时,显得不够灵敏。转向灯虽通过方向盘上的按键操作,但盲操难度远高于传统的拨杆。
在驾驶操控方面,这款高大的车型表现出色。即使将悬挂调至最高,正常过弯或变道时的侧倾控制依然良好,即使在激烈驾驶时,车身的跟随性也十分出色。
驾仕总结:
总体而言,Cybertruck 展现了特斯拉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日益成熟。尽管在乘坐舒适性和豪华感方面未能完全达到个人预期,但其细节处理和整体动态表现相当出色。除了外观设计外,Cybertruck 并无特别令人惊艳之处,但在争议性设计(如极简主义、取消实体按键、强动能回收)之外,几乎未见因工艺或工程经验不足导致的明显缺陷。
它并非为所有人设计,也非多数人所能负担,但对于少数钟爱它的人而言,或许能带来独特的满足感。
- 岚图梦想家简改:拿捏商务车 “焕新密码”,这波改装太绝啦
-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 风云A9L快速迭代,新增三版抢夺市场份额
- 蔚来的背水一战:不到20万起的乐道L90成了!
- 纯电SUV排头兵:零跑B10与吉利银河E5谁更胜任?
- 80万级国货PK宝马i7:全面对决看续航与配置
- 15-20万级插混轿车正面较量 风云A9L对比汉DM-i
- “家里家外”全能选手,深蓝S09 /领克900谁更胜一筹
- 智能科技VS野性力量 零跑C11和捷途山海T1怎么选?
- 追求大厂的纯电家轿,选长安启源A07还是日产N7靠谱?
- 丰田混动三年省两万,比亚迪插混一年省七千,精打细算选哪个
- 中大型纯电SUV 2025款小鹏G9和乐道L90怎么选
- 马力过千匹,仰望U7 EV和小米SU7 Ultra怎么选
- 阿维塔07 vs 理想L6:科技控购车指南
- 深蓝S09 vs 问界M8:顶峰相见的对决
- 拾月Mate上市一个月为何热度仍不减?试驾后告诉你答案